2022年22个国家将采用氢战略,氢能市场未来价值将超万亿
如果说2021年是清洁氢能源的决定性的一年,那么2022年这股热浪将延续下去。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推动下,2022年电解槽的销量预计将翻两番,工业对清洁氢的需求将超过车辆需求的数倍。与此同时,利用投资者的热情,今年将有一批氢能源公司上市,预计将有20多个国家出台氢能国家战略。
2022年氢能十大预测
BNEF彭博新能源财经提供的2022年氢能十大预测:
一、到2022年,电解槽的出货量至少将翻两番,达到1.8-2.5GW。中国将占到总需求的62-66%,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将努力实现国家脱碳目标。
二、预计美国今年将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电解槽市场。美国开发商将在2022年上马大量项目,因为政府已经准备好投资数十亿美元在氢燃料领域,作为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的一部分。但随着未来5年实际投入资金的分散,建设可能会滞后。
三、欧洲开发商一直在等待政策支持和法规,然后才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随着一波欧盟资金的释放和国家补贴计划的启动,已宣布的项目最终将在2022年逐步开始建设。
四、2022年将有多家氢燃料公司上市,利用投资者兴趣的高涨,目前至少有四家氢燃料公司打算在2022年上市。这些公司包括:意大利电解设备制造商Industrie De Nora SpA,该公司正寻求在米兰证券交易所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以及氢合成燃料制造商eCombustible Energy LLC,该公司计划通过与美国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上市。
五、2022年,将有22个国家采用氢战略。2021年,实施氢战略的国家数量翻了一番,从13个增加到26个。虽然并非所有的路线图都是平等的,但美国、巴西、印度和中国的氢战略一旦公布,可能会重新绘制全球氢蓝图——如果紧随其后的是在有前途的行业促进清洁氢使用的政策。
六、碳定价将是清洁氢需求增长的关键。从长远来看,国家和企业的净零排放目标在2022年将比碳定价推动更多的清洁氢需求。由于低价格和免费分配削弱了碳定价机制的影响,氢项目的建设将显现出对减排目标的追求。
七、重工业可能会成为氢的主要最终用途。世界努力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到2022年,钢铁、氨、甲醇、化工和炼油这五个行业使用的清洁氢将超过全球51000辆氢燃料汽车的总和。
八、2022年将有更多的绿色氨项目宣布。在氢气管道变得可行之前,氨气将帮助企业运输大量的绿色分子。运输氨的供应链已经建立,这可以很容易地用于氢的出口。BNEF预计,随着企业利用这一相对成熟的优势,2022年将有更多的绿氨项目宣布。
九、蓝氢项目越来越需要补贴。随着电解槽价格的迅速下降,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氢”将比“蓝氢”更便宜。“蓝氢”通过天然气+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生产,因此目前的蓝氢项目开发商将越来越需要补贴来维持生存。
十、碱性电解槽将比其他技术更多地占据市场份额:目前最成熟的两种制造绿氢的技术是碱性电解(AWE)和质子交换膜(PEM)电解。BNEF预计,到2022年,碱性电解槽在全球电解槽市场的份额将高于2020-21年,占发货量的75-78%。这是因为碱性电解设备更便宜,更适合大型项目,其中更多项目将于2022年开工建设。
氢能市场未来价值将超万亿美元
《2021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生产成为全球性趋势,世界能源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能源安全越来越受重视;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数字等领域加速融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新的方向发生深刻变革。氢燃烧的产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资源丰富,可持续发展。氢能是21世纪世界能源舞台上的一种举足轻重的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之下,崛起的新能源正逐渐替代传统能源。由此可见,氢能源具有巨大投资潜力。
高盛EMEA自然资源研究主管Michele Della Vigna表示,氢在任何向净零排放过渡的过程中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预计氢能可能会发展成为每年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市场。高盛研究最近一份报告中的分析也与之相呼应,该报告称,预计到2050年,氢能发电的潜在总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而目前的市场规模约为1250亿美元。
Della Vigna指出,投资氢有两种方式,一种选择是收购纯电解槽公司,另一种选择是投资已将氢作为其正在进行的业务的一部分的企业,包括能源服务公司、工业天然气公司和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氢之所以能给高盛带来无限的想像空间,是因为其可提供无排放的能源,没有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间歇性,可以部署在广泛的行业中。
源起基金同样认为,由于氢是能源密集型的,目前的成本很高。但是,随着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成本下降,氢能成为一种更廉价的选择。然而,随着氢的通用性和成本的下降,源起基金认为它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在新时代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新兴产业的氢能被寄予厚望。源起基金长期关注新兴产业发展,紧跟社会发展大趋势,聚焦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新兴属性、高景气度高增长、科技创新推动发展变革行业,结合管理人自身优势特长及能力边界,抢滩布局具备一定业务规模及市场地位、拥有核心技术壁垒、能够保持较高增长、估值合理的企业,谨慎严选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与投资,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