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领域之无人机行业研究(五)
近些年各国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方面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从产业链看,无人机的发展对其上游的材料、动力系统、载荷系统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均有着较强的带动作用,且从发展方向上看,人工智能将在无人机的发展趋势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人机用途一军用无人机基本情况
军用无人机作战功能颇多,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是现代及未来战争中的主要装备。现代化战争形态对无人化、远程化、精准化、大威慑、高性价比的作战需求日益凸显。从具体作战用途上看,无人机被广泛用于对地攻击、电子干扰、诱饵欺骗、侦察监视、空中预警、目标指示、火力评估、通信中继、空中格斗和反导拦截等方面。从军事报道上看,军用无人机在战争中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要装备。与载人战斗机相比,军用无人机造价便宜、起降灵活、尺寸小、隐身性能强、安全性能高、有效减少场地的束缚,同时也可避免驾驶员的伤亡,直接损失相较于载人飞机要小很多,且能够在核辐射强、生化危害性大的地方工作,也能够携带多枚导弹飞行。
根据The Military Balance 2016 统计,美军共有各型无人机1006架(不包括微型无人机)。从尺度上看,重型和中型占比分别达到56%和31%,轻型占比为13%;从功能上看,ISR(情报、监视、侦察)无人机最多,占比达到75%;其次是CISR(打击、情报、监视、侦察),占比达到22%;最后为运输型,占比为3%。
无人机用途一产业链情况
无人机产业链上游为无人机设计研发及关键原材料的生产,其中关键原材料有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两大类,包括钛合金、铝合金、陶瓷基等特殊材料。
中游无人机整机制造包括飞行系统、地面系统、任务载荷系统三个方面,是无人机制造的核心部分,飞行系统包含动力系统、导航系统、飞控系统、通信系统和机体制造等,是无人机完成起飞、空中飞行、执行任务和返厂回收等整个飞行过程的核心系统。
无人机产业链下游是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无人机可应用于军用侦查、军用攻击、电子对抗、靶机等。
无人机用途一市场概况
根据Visiongain公司发布的《Militar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Market Report 2016-2026》(军用无人机市场报告2016-2026)以及Market Forecast发布的《GlobalMilitary UAV Market Forecast to 2022 》(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预测2022),2016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约为74.47亿美元,到 2026年将会增长至13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44%。
根据美智库数据,2008年至2017年中国出口88架军用无人机,相比之下美国和以色列分别出口351架和186架,我国军用无人机出口还有提升空间。根据TealGroup,预计到2024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亿美元。预测到2024年左右我国军用无人机产销量有望达到全球无人机市场25%左右的份额,我国无人机规模预计将达到17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预计我国军用无人机产值合计或超 1100 亿元人民币。
无人机用途一相关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建议》明确指出: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加快机械化信息智 能化融合发展 。“加快、加速”预示着备战能力即装备放量建设的迫切性,并且从机械化信息的 “两化 ”发展要求,首次增加了智能化。这预示着未来7年我国国防装备将进入批量建设时期,朝世界一流军队国防装备迈进,“十四五”期间也将成为军备采购的关键期,属于中国军队的大列装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无人机用途一投资逻辑
1)军用无人机在战争中的应用场景扩大,其在装备结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
随着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作用在逐步放大,在装备中的结构比重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回顾美国军队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美军装备中无人机比重在有规划性的提升,对比我军发展同样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未来军用无人机发展主要沿着“靶机—ISR—察打一体化—无人作战飞机—空天一体化”的轨迹发展,我国军用无人机未来发展路径仍然较长,空间仍然较大。主要会有以下四个发展趋势:①从低空侦察向高空长航时发展;②从单一侦察向察打一体、无人作战飞机发展;③战飞机从对地攻击向制空型无人战斗机发展;④从低空低速向高空高速、临近空间高超声速发展。这些发展将大大促进精确打击、无人化作战,乃至陆海空天电“五维”的一体化作战。
2)军用无人机属于消耗品,战略储备与消耗量都很大
无人机作为“消耗”品,具有“易耗”属性。由于无人机损毁不会带来人员伤亡,且直接损失相较于有人驾驶飞机要小很多;此外,现代战争导弹等防空武器的性能越来越先进,大大增大了军用无人机被击落的风险。所以无人机作为“作战工具”是一种典型的消耗品。近年来,在战场上无人机被击落或损毁的报道不断。
我们认为当前全球正处于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区域局势仍不明朗,局部战争中对无人机的运用和损耗将持续增加,我们判断作为战争中的“易耗品”,军用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因此相应地,军用无人机的战略储备量也会大幅增长。
3)我国军用无人机在国内列装、全球军贸两大领域市场前景可期
国内无人机市场大有可为,我们从国内军用、国际军贸两个维度分析:
- 国内列装,军用无人机或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巨大机遇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军队的目标,建设一流军队需要一流武器装备支撑,无人机以其作战使用灵活、使用成本较低、避免人员伤亡等优点,在现代战争中制胜作用愈发凸显。我国正在积极开展无人机作战使用相关研究,多型号先进无人机相继定型落地,未来我军将会加大无人机采购和装备数量,国内市场将迎来大的机遇期。21世纪以来,我国空军装备展现全新面貌,主力作战机型加速迭代,但据全球无人机网数据,当前我国无人机应用水平落后美国近20年,先进机型距美国技术方面仍有差距,所以我国无人机在军民应用领域的缺口仍十分巨大。我们预计,随着我国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新式无人机技术的提升,我国无人机订单将加速落地。
- 全球军贸,军用无人机是出口的重要方向。随着彩虹系列、翼龙、翔龙无人机的研发成功,我国无人机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企业如航天彩虹已实现批量出口。根据美智库IISS数据,2008年至2017年中国出口88架军用无人机,相比之下美国和以色列分别出口351架和186架,我国军用无人机出口还有提升空间。根据TealGroup,预计到2024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亿美元。我们预测到2024年左右我国军用无人机产销量有望达到全球无人机市场25%左右的份额,我国无人机规模预计将达到17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预计我国军用无人机产值合计或超110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