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诚信为基

创新成长 共享为赢

你当前的位置:源起动态 > 产业新闻

2024年8月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动态

2024-09-20 09:33:38

医药健康产业分类及概念

 

参考动脉网分类标准,将医疗健康产业分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数字健康和医药流通五大领域。

 

图表1 医疗健康产业分类

 

五大领域中,生物医药包括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医药研发制造外包服务等;医疗器械包括体外诊断、医用耗材、医疗设备、其他诊断/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包括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与民营医院、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数字健康包括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和新型数字疗法;医药流通包括零售药店、药械物流、医药批发。

 

医药健康领域投融资整体分析

 

一、融资事件和金额

 

2024年8月,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共发生48起投融资事件,12起未透露融资金额,共融资18.28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0.5077亿元。

 

二、融资轮次

 

2024年8月,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事件以天使轮和A轮为主,按事件数排序为:天使轮,A轮,PreA轮,A+轮,种子轮,B轮,C轮,战略融资,B+轮,早期项目(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A轮、A+轮)占比相对较高,为84.78%。

 

 

三、细分行业

 

2024年8月医疗健康投融资事件多集中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按事件数排序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分别为21起,21起,5起,1起。

 

四、区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看,2024年8月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事件发生地前七名依次是:上海,深圳,北京,苏州,杭州,广州,成都,重点区域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

 

五、事件Top2

 

2024年8月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事件中,微元合成单笔融资金额最高,为3亿元,麦济生物以2亿元排名次席。两家企业均属生物医药领域,为合成生物学和抗体药物。

 

麦济生物2016年成立于上海,专注于过敏性炎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单抗药物研发及商业化。

 

创始人张成海博士带领的核心技术团队曾主持了十余个创新抗体药物的研发和临床申报,现已有5个创新抗体药物处于临床研究的各阶段。靶向IL-4Rα长效抗体药物MG-K10正开展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Ⅲ期临床研究,中重度哮喘Ⅲ期临床研究计划于2024年H2启动。已有的Ⅱ期临床数据显示,MG-K10显著改善了中重度AD和中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支持每4周一次给药。

 

MG-K10不仅延长了给药间隔,且从生物标志物到不同适应症疗效一致显示了best-in-class应答,临床优势突出,欧美开发同步进行中。MG-K10是目前已上市及临床研发阶段唯一经临床研究验证的长效抗IL-4Rα抗体候选药物,有望实现更优的疗效应答,更长的给药间隔和更低的用药成本,增强患者依从性,更好地达成疾病长期控制。

 

TEADA抗体发现平台能以极高的效率筛选出生物学活性高和成药性好的候选分子。

 

高通量,通过对最新技术的优化创新,将杂交瘤的筛选通量提高至业内同行的100倍以上;高效率,通过对抗体发现各环节的无缝整合,将筛选得到候选抗体的时间大幅缩减至半年左右;高亲和力,对大多数项目来说,筛选得到的候选抗体的亲和力在pM级别,无需再进行体外亲和力成熟的过程;高成药性,公司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成药性评估平台,在很早期就开始进行抗体成药性的全流程评估,确保筛选得到的候选抗体满足成药性要求;高生物活性,从一开始就设立严苛的活性筛选标准,并在极早期就开始进行生物活性的分析,确保候选抗体是在优中选优下得到的。

 

六、月度关键词:合成生物学

 

2024年8月,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月度关键词为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领域投融资热度持续保持,多次作为月度投融资关键词。

 

合成生物在多个应用领域展现颠覆性、渗透性作用,具备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潜力。据麦肯锡McKinsey发布的报告《The Bio Revolution》,原则上全球60%的产品可以采用生物法生产,到2030-2040年,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每年可产生约2-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

 

2018-2023年全球合成生物产业规模CAGR达27%,预计至2028年市场体量近500亿美元,23-28年CAGR为24%。

 

国家高度重视合成生物学发展,持续加码政策,支持培育其为新质生产力。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包括合成生物学在内的生物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动力。在“十四五”工业、农业、医药、石化、轻工、信息化等行业规划中,分别明确合成生物学在医药绿色制造、生物化工、生物基材料、基因编辑动植物、未来食品等领域的产业化布局方向。

 

2023年各部门印发的行业工作方案中,明确继续大力支持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渗透。 

 

多地加大合成生物产业扶持力度,升级产业发展目标,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地、产业创新高地建设或将成为越来越多省市的工作重点。研发端中国后来居上,成为全球合成生物学专利申请和技术研究主力。

 

生产端中国发酵产业链完善,产能全球第一,为技术落地提供硬核支撑。中央及地方政策牵引,国有资本+高校科研+先进企业协同发力,国内合成生物产业有望步入黄金发展期。

 

1.斯康芮

 

斯康芮2022年6月成立于上海,主要产品包括NAD+、5-ALA、肝素钠、精草铵膦、虾青素、肌肤、麦角硫因等,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日化、农业等领域。

 

创始团队相识多年,汇聚了合成生物学研发、生产、市场营销等多方面人才,团队均有多年生物科技企业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经验。构建了2000余种催化化学反应的酶库,快速推进了酶催化合成精草铵膦及L-高丝氨酸合成精草铵膦的产业化进程。

 

ALA是四氢吡咯的前缀化合物,是生物体合成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必不可少的物质,也是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功能性非蛋白质氨基酸,在医药保健、化妆品和农牧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参与细胞物质代谢、能量合成、细胞DNA修复等多种生理活动,对机体免疫能力有重要作用。体内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浓度决定了细胞衰老的过程和程度,浓度下降会加速细胞衰老的过程。

 

MTHF亦称为左旋甲基叶酸,是叶酸最具生物活性和功能的形式,比普通叶酸更容易吸收。普通叶酸必须转换为L型甲基叶酸才能参与的两个主要代谢途径,甲基化过程及DNA合成,通常出现在人体血浆和细胞内的游离叶酸存在的形式是5-MTHF。

 

芹菜素又被称为芹黄素,是一种类黄酮,在植物中广泛分布。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能减少氧化应激;作为类黄酮也是植物组织中天然存在的一类植物化学物质,在植物中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病原体和阳光辐射。

 

本轮Pre-A轮融资,由金纬机械董事长、金纬基金董事长何海潮先生,金纬基金创始合伙人谢友邦先生、方颖先生共同投资。

 

2.良平生物

 

良平生物2019年成立于湖南长沙,利用合成生物学及微生物组学等最新的生物技术,搭建远强于动物自身消化系统的体外“消化工厂”,对植物原料和非粮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将原料中原本不可食用、消化的物质高效转变为可消化吸收的营养,提升传统饲用原料营养吸收效率,以更好地满足动物和人类的营养与健康需求。

 

2020年、2021年、2022年实现营收复合增长率100%,2022年实现年度盈利,2023年营收达近亿元。

 

3.美琉生物

 

美琉生物2023年成立于杭州,已成功合成50多种产品,覆盖消费、材料、医药、农业和工业五大领域。

 

生物材料包括重组胶原蛋白、重组丝素蛋白、重组弹性蛋白等。一代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拥有大幅降低成本的优势,已具备量产能力,二代超分子重组类人胶原,独特的材料结构复现动物胶原蛋白长纤维及不溶水的特点,在水溶液中,冷冻透射电镜下基本和动物胶原蛋白的长纤维结构保持一致。无需化学修饰改性,即可实现长效注射填充。

 

多功能控油肽由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王玉田倾力研发,拥有全球专利、八国实审授权保护以及全球独家先进控油技术壁垒,采用独家生物合成技术,是一款全新药物靶点、全新技术的控油肽融合蛋白。具有阻止SREBP(皮肤皮脂细胞的调节元件结合蛋白)通路形成的作用,可从源头上抑制油脂分泌,控油效果更好。

 

已通过人体临床试验,无不良反应,对于人体更温和,可作用于敏感肌,且能更长效维持肌肤弱酸环境,累积效应显著,应用于多种用途,如祛痘、底妆、防脱、控油、水光、减肥药等产品中。控油肽已完成中试验证,计划量产。

 

核心团队由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以及海正药业、海王制药等具有数十年专业领域的从业经验的人才组成,是具备深厚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分工明确的高效团队。

 

4.微元合成

 

微元合成2021年12月成立于北京。

 

第一代甘露醇2023年三季度实现规模化量产,完成数百吨销售。第五代甘露醇技术取得突破,可将产品成本进一步降低至万元/吨以下水平。还开发了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叶黄素、α-胡萝卜素)等高附加值化合物,储备了多项人类与动物营养保健方向的技术产品。

 

2023年与国药国际成立合资公司“国药微元”开发阿洛酮糖,正进行试生产的工艺优化,规划年产能3万吨,已收到海外品牌商意向订单。阿洛酮糖的口感、甜感曲线与蔗糖更加接近,但几乎没有热量,且能够发生美德拉反应,可以在甜点烘焙、冰淇淋制作中代替蔗糖,并保持原有风味。阿洛酮糖还促使胰岛素正常分泌,降低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与成本6000-7000元/吨的白砂糖、3000多元/吨的果葡糖浆相比,3万元/吨的阿洛酮糖价格过高。微元合成测算,采用葡萄糖或粗蔗糖为原料,通过一步发酵技术路径,在规划产能足够的情况下,极限成本有望降低至万元/吨以下。

 

当阿洛酮糖售价仅比普通糖类高出50%时,可能存在大批消费者愿意付费,售价是普通糖类2-3倍时,可作为应用于高端市场的小众产品,若售价高于3倍,则是概念性商品,缺乏市场。

 

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芬兰国立科研机构、嘉吉集团、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英联集团等诸多全球顶级科研机构高校、跨国企业,团队规模数百人,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70%以上,人才涵盖从合成生物技术的顶层设计,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及商业化的所有环节。

 

微元合成创始人刘波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2023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原主任陶勇教授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全职加入微元合成。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落地了占地面积50亩的生物制造基地,配置了发酵、提取纯化、检验检测设备及配套系统。工程放大中心和生产基地在设计时着重考虑柔性、智能、多功能,以匹配多产品需求。

 

2023年底封顶的一期生产车间中,管道系统总长度约26公里,远超同等面积的常规车间。车间正进行设备安装,预计2024年可投入使用。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内容部分信息来源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