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 深层次解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的重要信号
10月30日至31日,备受市场瞩目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全面地汇报了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实践成果,并分析了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金融工作。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传递了什么信号?对未来金融工作进行了怎样的顶层规划?据了解,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延续了之前五次金融工作会议对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视之外,重点提出了金融工作的几个新原则,将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金融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分别是:
主线: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支撑: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
方向:服务好实体经济,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
底线: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接下来,本期内容将结合源起基金的相关业务,从不同维度为大家解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外释放的重要信号。
信号一
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做好逆周期调节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相关专家表示,未来货币政策会在节奏、数量、价格、结构四个方面分别注重以下方面。节奏层面注重“适时”,灵活把握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注重节奏的变化以保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数量层面注重“适度”,仍然会坚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但会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升政策效果和稳定性。
二、利率层面将注重“市场化”与“降成本”,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三、结构层面继续加大对普惠小微、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交楼和租赁房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另外,货币数量和社会融资总量还有适度宽松、合理增长的空间,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还有稳中趋降的空间,结构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开发工具还有加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空间。
预计货币政策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灵活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调整信贷投向和信贷结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保持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
信号二
推动金融改革,建构好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在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上,针对资本市场的工作,会议指出,要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对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未来将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高效、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管一部主任张望军表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未来要不断发力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个战略任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聚焦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目标,推动股票、债券、期货市场协调发展。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支持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从2018年至今,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由试点到全面落地,经历了逐步深化的过程,未来,还将持续完善相关基础制度。证监会将持续完善发行、上市、交易、并购重组、退市等基础制度,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定型,增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普惠性。
未来证监会还将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打通痛点堵点,引导社保、保险、年金等各类资金配置A股。持续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工具,提升投资交易便利性,营造“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关于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未来要加强逆周期调节,提升资本市场监管适应性,牢牢守住风险底线。规范发行和交易行为,及时评估优化股份减持、融资融券、再融资等机制安排,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统筹优化上市公司回购、股东增持等制度,全面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加大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力度,强化穿透监管,为投资者提供真实透明的上市公司。有力有序化解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导,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信号三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
会议中强调,要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今年是全面实行注册制第一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持续推进,下一步将重点在于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强调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需求,上市需要优中选优。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振投资者信心。会议中强调,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落脚点,表明了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重视和支持,长期来看有望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优质投资机会。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需要加速构建常态化退市机制。2022年11月,证监会印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指出要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强调对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进行优化。
今年1月,沪深交易所发布《关于加强退市风险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提高了财务类退市风险公司的风险提示频次及针对性,优化了退市实施机制。未来A股市场有望推行常态化退市节奏。
严格防范金融风险,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对此,金融监管总局表示,要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源做好这五篇大文章。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法律法规工作负责人綦相表示,从之前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今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了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是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服务实体经济要求,作为金融监管部门,要与金融机构一起对这五篇大文章同题共答,做好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具体来说,金融系统要不断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这个五篇大文章这个领域,持续地来推动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严监管基调将会延续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这意味着接下来会继续“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意味着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金融严监管基调将会延续。具体看,温彬对记者分析称,会议聚焦如下几方面,包括,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推动监管模式由“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型。随着监管职责调整划分,各监管机构边界进一步厘清,我国“分业监管”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转型。
此外,温彬表示,本次会议延续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表述,再次强调“行为监管”,旨在加强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保护投资者权益,预计相关监管机制有望加速落地。
针对地方债务,会议强调“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温彬分析称,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再度上扬,结构性和区域性风险凸显,目前一揽子化债方案正在积极推进。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了两项具体措施,旨在配合财政化债,消除隐性债务形成的土壤,充分发挥地方债的积极作用。
就如何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有市场人士认为,这主要是指要切实防范“一边化债一边新增”,同时推动平台企业转型,从根本上控制地方债务增长。这意味着尽管当前平台债务风险缓和,融资成本下降,但未来平台企业新增债务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内容部分信息来源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