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诚信为基

创新成长 共享为赢

你当前的位置:源起动态 > 产业新闻

“两新一重”成热词,基建领域迎来新变革!

2020-11-26 10:19:42

今年以来,“新基建”被推到了一个风口,各行各业都开始了有关“新基建”业务的市场布局,各地政府也相继推出相关政策及资金扶持计划。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以“两新一重”建设为着力点,进行重点支持。作为与“两新一重”关系最为紧密的传统基建行业,或将迎来发展新机遇,助推产业升级。

 

“两新一重”,新在哪?重在哪?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所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备受瞩目的“新基建”,既包括新一代信息网络特别是拓展5G应用,也包括充电桩建设

 

新基建不同于道路、机场、桥梁、铁路等老基建,更加强调如何推动信息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消费场景,籍此激发新消费需求并助力产业升级。

 

新基建的战略布局,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毫不夸张地说,“新基建”正成为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利器。

 

未来“新基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

 

早在2020年4 月 9 日,国家发改委便发布了《2020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重要文件。

 

并提出了以下三点:

 

打通城市内外人流、物流及信息交流的“血脉”。

 

完善城镇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及城镇化质量。

 

在提升城市聚集效应的同时,防治“大城市病”——其中包括房价上升、生活成本升高、拥堵、污染等隐性生活成本高企等。

 

同时指出,基建投资应从提高城市群通勤能力,实质扩张核心城市承载力,以及防治“大城市病”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包括城镇轨道交通、旧区改造、政府补贴住房、环保及清洁能源、水利设施、油气管廊、医疗、教育、文体、养老设施等领域

 

所以,今年两会就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提升城镇化的内涵。

 

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放缓,但是建设投资依旧火热,甚至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大批重点项目加快了建设进度和审批流程。

 

年初至今,27 个省均发布了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清单,23 个省重点项目的总投资累计超 50 万亿,23 省年度计划投资 9.2 万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了大头,其中更是不乏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

 

今年两会更是提出,将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

 

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两新一重”,内需扩大的重大举措

 

“两新一重”的提出到底有何深意?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

 

“两新一重”的来历是因为应对疫情,大家对扩大有效投资是无异议的,但投向争议比较大。

 

有的提出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代表。

 

也有的人要扩大基础设施,“铁公基”、水利,还有其他投向。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基于中国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吸取了各方意见,取最大公约数,提出了“两新一重”。

 

黄守宏解读称,“两新一重”实际体现了以民生为导向,支撑内需扩大的重大举措。

 

事实上对于“两新一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早已有迹可循,尤其是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新基建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后又屡次出现在中央各项会议中,而成为今年的热词。

 

“两新一重”的内涵与关联

 

就“两新一重”的内涵和关联来看,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投资未来和抢占先机,既服务和保障疫情防控,又使中国能够在未来占据科技领先和经济前沿。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为了实现人的城镇化,让城市的居民和新市民都能受惠于新型城镇化的软硬件设施优化,特别是新基建和重大工程建设。

 

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就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国优越的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并为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提供托举作用。

 

由此可见,“两新一重”三者之间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并需要加强联动和协同,使投资落在刀刃上并形成投资合力,既加快中国经济企稳和社会转型,又为未来中国长期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原动力。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