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诚信为基

创新成长 共享为赢

你当前的位置:源起动态 > 产业新闻

2022年6月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动态

2022-08-04 17:29:28
 

医药健康产业分类及概念

参考动脉网分类标准,将医疗健康产业分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数字健康和医药流通五大领域。

五大领域中,生物医药包括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医药研发制造外包服务等;医疗器械包括体外诊断、医用耗材、医疗设备、其他诊断/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包括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与民营医院、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数字健康包括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和新型数字疗法;医药流通包括零售药店、药械物流、医药批发。

 

图 | 医疗健康产业分类

医药健康领域投融资分析

1. 融资事件和金额:2022年6月,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共发生80起投融资事件,8起未透露融资金额,共融资116.9116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1.6237亿元

2. 融资轮次:2022年6月,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事件以A轮为主,按事件数排序为:A轮,Pre-A轮,天使轮/B轮,C轮/A+轮,战略融资,B+轮/D轮,种子轮/Pre-B轮/E轮/Pre-IPO,早期项目(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A轮、A+轮)占比较高,为63.75%。

 

图 | 2022年6月医疗健康产业领域融资轮次分布

3. 细分行业:从细分行业看,2022年6月医疗健康投融资事件多集中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按事件数排序为: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健康,医疗服务。

 

图 | 2022年6月医疗健康产业领域融资行业分布

4. 区域分布:从区域分布看,2022年6月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事件多发生在北京,前五名依次是:北京,上海,苏州,深圳,杭州/南京,重点区域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图 | 2022年6月医疗健康产业领域融资企业区域分布

5. 事件Top 10:2022年6月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事件Top10中,以镁伽机器人单笔融资金额最高,Top10中多为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企业。

 

图 | 2022年6月医疗健康产业领域融资事件TOP 10

镁伽科技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成为生命科学、临床诊断、应用化学及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智能及自动化专家。专注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并将其深度融合于行业应用,为客户提供先进的智能自动化产品与解决方案。同时结合自主研发的通用型智能生物实验室镁伽鲲鹏实验室的科研能力,赋能新药研发、细胞基因治疗、类器官以及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智能自动化变革。

镁伽拥有近千名跨领域人才,研发人员占比60%,累计申请专利超过300项。中国总部位于苏州,国际总部位于新加坡,同时在美国、英国、日本设有研发中心,在中国北京、上海及深圳设有分支机构。

自2016年成立至今,公司已从早先的协作机器人业务拓展为提供一整套生命科学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从简单的操作台工作流程自动化,到大型系统流程应用中处理复杂步骤的全自动解决方案,并延伸至服务AI药物研发的下一代生命科学基础设施和系统。

镁伽科技搭建了多个标准模块化平台,以及包含精密运动控制、视觉检测、远程监控等关键技术的技术中台,叠加对细分行业“know how”和对客户需求的充分理解和翻译,不断研制出新产品。业务在从提供泛医疗场景下解放人力的自动化设备,逐步向更多生命科学的细分场景解决方案纵深。做重量更轻、精度和洁净度更高、噪音更小、对负载要求低的机器人本体,解决核心模块的各项问题,并以此为载体打入生命科学市场内部,逐步为客户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镁伽工作流程自动化将AI软件、分析仪器、实验室硬件和试验耗材整合于单一实验室系统之中,实现了多元场景下的流程和实验的智能协调。对比传统实验室系统,镁伽在抗体选择、细胞系开发和分子筛选等各种生命科学应用领域中,可实现更高效率、更稳定实验结果,并且已在全球多个国家推出和投入使用。

6.月度关键词:合成生物学。2022年6月,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月度关键词为合成生物学。2022年1月、2月、3月、5月,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月度关键词即为合成生物学,本月合成生物学投融资赛道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图 | 2022年6月投融资事件合成生物学研发相关企业

01衍微科技

衍微科技依托清华大学专利技术,业务涵盖高抗逆生物催化剂、基于生物模板的纳米与单原子金属催化剂、以及高附加值专用化学品等品类,突破了工业生物催化领域高效高抗逆生物催化剂,以及高性能细胞工厂创制、改造和产业化的一系列技术瓶颈,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衍微团队在化学品绿色生物合成领域有20多年积累,围绕催化这个核心,公司设计和优化全细胞催化剂、酶分子、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形成了全体系生物和化学催化能力,构建了独特技术壁垒;围绕高效细胞工厂创制,公司拥有多种工业微生物底盘,做出过多款产品。

衍微团队掌握了世界领先的针对红球菌的基因编辑技术,其独特技术平台展现了更好的抗逆性、抗噬菌体、低成本等优势,并获得工业界验证。

衍微科技在新产品工程化实现和商业化落地方面具有坚实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两类产品已经具备量产条件,正与不同领域头部客户联合开展应用测试。

衍微科技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于慧敏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工业生物催化、合成生物学及生物纳米技术研究,多项成果技术指标处于领先水平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其他创始团队成员具有多元化的专业与职业背景,拥有清华大学、MIT、UC Berkeley、中粮集团、斯伦贝谢等相关知名高校和行业头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在生物化工的技术与产品开发、科研管理和成果转化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有多项产品的产业化落地经验。

02昌进生物

昌进生物是可食用微生物合成蛋白研发商,从自然界中寻找能作为人类新型食物来源的微生物,在高通量筛选、定向诱变、基因编辑等多个维度,建立独特的细胞工厂,实现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的合成。在生物底盘构建、目标蛋白加工性能与纯度、发酵量产取得的生物量,以及后处理工艺上均具备国际水平,且菌种符合中国法规标准。

昌进生物的研发团队由微生物学专家廖丽博士领衔,包括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应用转化四个研发部门的30余名跨学科博士和硕士。廖丽博士主要研究逆境微生物,包括多种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擅长从环境、生态、进化、功能多维度挖掘微生物资源。

为了掌握核心菌株与知识产权,公司组织了多地域、多类型、多环境特征的样品采集,开展菌株分离、筛选和培育研究,建立菌株活体资源库,通过多维度优选和驯化,获得适宜商业化开发的核心菌株,并取得菌株专利保藏,用于第一代微生物新型蛋白生产。目前第一代新型蛋白5吨罐系统产线已正式投产,可以满足批量商业化样品级需求。

基于菌株库的菌种资源,结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多组学等技术,进一步开发出多个底盘细胞,并建立内源基因元件库,用于第二代新型蛋白产品人工合成。目前二代异源表达乳蛋白表达量逐步攀升,计划短期内在美国获得准入。

基于多个底盘细胞、模块化的元件库,能实现“即插即用”乳蛋白合成,当前完成不同目标蛋白表达,最快的研发周期为七天。

在青岛落地生产发酵基地,计划建设6条50吨罐产线,这一生产基地实现全部量产后,新型蛋白年产量可达6000吨。已经进行了工艺逐级放大,从摇瓶到5L、50L、500L,再到1吨、5吨,当前各批次新型蛋白差异率在5%以内。

03摩珈生物

基于创新的酶工程改造和生物代谢途径改造平台,以及跨学科优势,摩珈生物已经完成了多个大宗产品工艺开发并进入产业化阶段。Viridimin®系列维生素B5产品于2022年6月实现量产,第二个即将商业化产品领域为Aliphane®系列生物基聚合物产品,在涂料及胶黏剂领域应用广泛,市场巨大,将率先在全球形成领先产能,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制造企业。

经过团队十余年积累,建立了完整的生物、化学、工程、高分子等方面核心研发平台,团队掌握国际领先的生物酶技术,以及工业化大生产、销售、跨行业和跨国合作等方面的产业化能力。

04通用生物

通用生物是一站式科研/IVD/新药研发原料和服务综合平台。建立了基因、蛋白、抗体底层技术平台,拥有基因合成、工业引物、分析测试、蛋白表达、抗体制备五大业务平台,其中基因合成和工业引物平台技术与规模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实现了从核酸(基因)—蛋白—抗体的“一体化”平台资源协同整合,开发了分子诊断试剂核心原料(引物探针、分子诊断酶及阳性质控品等)、免疫诊断试剂核心原料(诊断抗原抗体、辅料等)及相关配套服务、试剂及仪器等,率先在业内实现了“分子诊断+免疫诊断”IVD核心原料全覆盖。

客户覆盖基本所有IVD上市公司、国内知名药企以及海外20余国家的客户,为2万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布局小核酸CMC、小核酸CDMO等业务,并快速抢占国内市场。小核酸CDMO建设方向更是走在行业前列,于2021年12月与思拓凡Cytiva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全球首家小核酸灵活工厂(Oligo FlexFactory),助力更多创新核酸药物走向临床和上市,是国内第一家系统性实现科研-诊断-治疗核酸全覆盖的上游服务商,形成了完整的业务链条,具有强大的业务协同和拓展能力。

05柯泰亚生物

柯泰亚生物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高附加值生物基产品的合成生物学公司。公司应用前沿的合成生物学技术,通过高端生物制造为个护、营养、医药等市场提供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创新原料产品,进而帮助当前社会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解决包括环境污染、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等诸多全球性问题。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内容部分信息来源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