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诚信为基

创新成长 共享为赢

你当前的位置:源起动态 > 产业新闻

源起研究|航空发动机产业坡长雪厚,将迎历史性发展机遇

2022-06-02 15:13:05

航空发动机技术是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的体现,是现代航空技术的战略制高点,是现代国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四五”我国开启军机放量,对发动机的需求激增、商用航空发动机年均千亿市场亟需自主可控,预计航空发动机产业具备长周期的成长性,其中“十四五”复合增速约20%-25%。

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以高速移动通信技术(5G/6G)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新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拥有的巨大潜能,将对发动机的设计、制造、保障等全生命周期产生巨大影响,发动机产业模式也将发生巨大改变。

01 航空发动机产业格局分析

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较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航空发动机发展水平滞后于航空装备发展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军民用市场需求,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国际格局仍未发生根本变化。

军用领域方面,美国、欧洲均在实施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科技发展计划,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化更加明显。另外,中国各类型军机数量少于美国,且先进机型、战略机型缺乏。

图 | 中美各类军机数量对比(来源:浙商证券)

在民用航空领域,GE、普惠、罗罗、赛峰等企业继续维持行业寡头垄断的发展格局,更大的函道比、更大的增压比,更加智能的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和混电/全电推进系统正在成为未来发展方向。总体来看,智能化、增材制造等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市场需求不断向高性能、高稳定性产品转移。

从国内市场来看,国内航空动力装备将形成一、二代机加速淘汰,三代机批量稳定交付、四代机研制、五代机预研加速的局面,为公司军用航空发动机产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来源:《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0-2039》、中国民航局网站、民航休闲小站等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力争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形势对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国防建设已经从维护传统安全向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和战略利益拓展,进入了构建新型国防和国家安全体系的关键时期,装备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主场,快速发展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方面,传统非航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面临着较大市场压力,在研产品距离市场化目标尚有一定差距,短期内难以有效支撑公司非航空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部分上市公司业务有可能迎来更大机遇,但随着更多航空发动机生产制造企业进入产业链,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02 雪厚坡长,中国航天发动机行业方兴未艾

航发产业链主要由设计研发、加工制造、运营维修三大环节构成;加工制造环节又可细分为原材料、中游零部件及分系统、下游整机。受益于“国产替代”以及“小核心大协作”,营收整体增速快于行业,预计“十四五”末营收有望达到“十三五”末的4倍以上,净利润增长快于营收。

航空发动机产业坡长雪厚,涡扇发动机是当前主流,该领域的产品生命周期长;衍生化发展模式回报周期长。

图 | 航空发动机分类(来源:《飞机飞行原理3D动态图展示》、浙商证券等)

我国航发产业正在奋起直追,整个发动机市场方兴未艾,重点型号全面开花。浙商证券研究数据显示,预计2021-2035年,我国航空发动机军发整机市场接近1.5万亿,年均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

图 | 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预测(来源:《World Air Forces 2021》、GE公司官网、浙商证券研究所等)

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2021-2039年商发整机市场超2万亿年均超1,000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速超 15%,前 10 年军用放量、10 年后民机接力,行业发展走出一条“微笑曲线”。

在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方面,未来我国航空军事装备采购逐渐实现市场化,剑指中大型发动机整机、部件零件市场的民营企业逐步增多,公司的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同时,航空发动机作为世界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对技术、人才、资金和资质要求极高,民营企业虽然在体制机制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及优势,但在技术研发、质量体系、人才储备、能力建设等方面,特别是自主创新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在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方面,受全球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大量外贸转包订单撤销或推迟,部分公司已积极调整对外合作战略。充分发掘内部潜力,提升产品质量及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03 航空发动机赛道玩家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

从 1954 年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到现在,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已经走过了近 70 年的发展道路,期间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绩,也经历了很多曲折。

进入 21 世纪初期,空军装备建设提速对航空发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前期航空发动机产业特别是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展的相对缓慢,这一时期对新型先进军用航空发动机的需求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

到了2005 年,国产第一型三代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涡扇-10 通过了定型审查,并再随后的使用中不断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直到最终趋于成熟,这一步在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发展历史中意义巨大。

来源:摄图网

近年来,部分航空公司发动机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新产品比例在逐步增加,同时传统产品市场需求也逐步萎缩。随着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军工产品市场竞争,航空发动机赛道的企业在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

以航发动力(600893.SH)为例,全球疫情及中美博弈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对外贸转包生产将造成深远影响;汇率波动对外贸合同计价及结算产生不确定性影响。虽然航发动力在积极参与新产品研发试制,但出口转包产品仍主要以零部件制造为主,而部件、单元体制造、修理等高附加值业务较少,新型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能力有待提高,利润空间有限,这些因素将在短期内制约公司外贸转包出口业务的发展。

第一,在技术能力方面,公司应对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探索及预研能力有待提升,前瞻性、先进性较差,技术储备不足;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先进技术持续跟踪有待增强,在尖端的工艺技术方面储备不足,工程化应用脚步慢,存在潜在的技术风险。

第二,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航发动力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人才引进方式日益多元化,已基本建立一支满足科研生产任务需要的人才队伍。但是随着公司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以及生产任务量的增加,需进一步加大部分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保障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三,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方面,国家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部分产业造成一定影响。航发动力逐步退出产能过剩行业,传统非航空产品面临着较大市场压力,在研产品正在积极推进研制进程,距离全面推向市场,尚需一定时间。航发动力非航空产品业务发展受到一定局限。

结语:从行业和市场的角度来看,航天发动机赛道的头部玩家优势在于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品牌认可度,虽然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设,社会资本加快涌入,且受产品研制周期长、技术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规模增长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长期来看,在高质量发展目标牵引下,航天发动机领域的公司产品结构将不断升级,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体制驱动力不断增强、人员结构持续改善,促进公司经济运行质量持续向好。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内容部分信息来源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新闻